第412章老成谋国_奋斗在开元盛世
笔趣阁 > 奋斗在开元盛世 > 第412章老成谋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12章老成谋国

  为什么李林甫这是给张九龄挖坑呢?

  根子,还是在李老三的身上。

  前文了,李老三想回长安城了,不仅仅是想念长安宫城之内的宫娥才女……咳咳……长安的温泉……

  除此之外,也是不愿意在洛阳待着了……

  主要的原因,洛阳城的宫城……闹鬼……尤其是冬……

  这个理由,嗯……真……特么扯淡……

  你你是子,那是老爷的儿子,不是个神仙吧,起码也算是神仙直系亲属呗……那鬼这种存在,就算不是地府的公务员,也是地府的编外人员,白了,就是一个临时工而已……你你俩又不是一个体系的,你怕个屁啊!?

  李老三,不,他还就怕,就是这么倔强。

  事实上,据去年冬的时候,李老三就有点害怕了,这些东西属于宫内秘闻,也就传出来一点消息来,具体的内容,谁都不知道……但是可以确定的是,李老三不愿意在洛阳宫城待着了,尤其是冬……

  这个消息,李林甫是怎么知道的?

  答案很直接,武惠妃。

  该怎么就得怎么,他李林甫之所以能够政事堂,就是因为走通了武惠妃的路子,等他当上了政事堂的相公,一直没有断开和武惠妃的联系,甚至还通过武惠妃的影响力,与子内廷之中的宦官多有来往。

  现在,李林甫听了个消息,武惠妃病了。

  这事儿,要是一般人知道了,第一反应就是应该探病,最多送点药,或者寻找个下名医之类的给送过去,以此来维持双方的关系而已。

  但是,人家李林甫是一般人吗?

  他听了武惠妃患病的消息,第一时间就跟李老三嫌弃洛阳宫城闹鬼这件事情联系起来了……

  也不知道走通了哪一个内侍的关系,把一句话带到了子李老三的面前——武惠妃这回得病,之所以一直不好,就是洛阳宫城闹鬼所致,而且惠妃娘娘这次得病,并不是惠妃娘娘招惹了这些脏东西,句不好听的,这是为了您子挡了一灾……

  这话传过去,武惠妃听之后,特别满意,为子挡灾?这是救驾啊!正所谓计恨不过截粮,功高不过救驾,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获得子李老三青睐?这可比找个下名医把她的病治好了合适多了!如果这么的话,她宁愿这个病一直不好……

  武惠妃算是高兴了,但是李老三可就难受了……

  他本身就嫌弃洛阳宫城闹鬼,现在听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闹病,竟然是为了他挡灾所致,心中愧疚、怜惜之后,不由得产生了一个联想,这恶鬼,现在缠着武惠妃,要是……等她病好了,恶鬼该缠着谁了?人家武惠妃能给他挡一回,挡两回……难道还能回回都挡住吗?他可是记得,洛阳宫城主要是冬闹鬼,现在这刚八月份,秋,恶鬼就怎么厉害了,等到冬,这还撩!?等到那时候,万一武惠妃挡不住了,怎么办?不行,赶紧撤!

  当然了,堂堂子,自然不会把自己内心的这种恐惧出来……

  但是,他不,也有人知道啊……

  谁?

  李林甫啊!

  这种话就是他想出来的,他还能不知道吗?

  他为啥要传了这句话过去,就是奔着坑张九龄呢。

  为啥?

  这里面的思索就多了。

  一来,了解武惠妃,知道她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,肯定会配合这句话。

  二来,了解李老三,知道他听到这句话,肯定会信以为真。

  三来,了解张九龄,知道人家之所以成为大唐首相,能够死死压在他的头上,就是因为人家张九龄一心为公。

  然后,只要他在八月份提出回归长安的提议,张九龄肯定会反对。

  就算他张九龄知道了自己在其中的种种算计,他也必定阻拦李老三,因为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子仪仗践踏农田,在这种秋收在即的时候!

  这是阳谋!

  李林甫都已经计划好了,前几那次提出来,就是为了让张九龄反对的,今再提出来,还是让张九龄反对的,正所谓可一可二,不可再三再四,李林甫准备在八月中秋节前一再提一回,估计张九龄就还得反对。

  这就好办了。

  李林甫准备在那之后,找个机会向子李老三进言。

  话都想好了,。

  下之大,都是子的,何处不可去?

  朝堂臣工,都是帮着子治理朝堂的,焉能限制子行止!?

  有了这两句话垫底,就算不能直接拿下张九龄这个大唐首相,也能在子李老三的心里埋下一根刺!

  再来这么几回,他就不信了,还不能即便李老三再信任张九龄,也不能在朝堂之上就放这么一位爷管着自己!

  今就是李林甫要为张九龄挖坑的第二次,在众人都把目光投向张九龄的时候,李林甫也看过去,目光中,满是奸计得逞的得意,然后,他就看到……

  张九龄,点零头!

  嗯……他还是拒绝……不对!

  点头!?

  他同意了!?

  张九龄同意了!?

  张九龄同意李老三回归长安!?

  这怎么可能!?

  李林甫顿时目瞪口呆。

  不仅仅是他,其他人也一个个呆若木鸡的,三前提这件事情,您还横巴拉竖挡的,怎么今就改主意了?您老人家可是大唐首相啊,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代表了朝廷,现在这情况,是朝令夕改可能有点过,但是这也变得太快了吧?

  结果,张九龄仿佛不知道众人心中想法一样,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之中,满脸笑容地道:

  “子欲归西京长安,自然并不不可,不过还要多做准备才是……”

  然后,张九龄就仔细解释了一下为啥要准备,都要准备个啥……

  第一个,长安的家里,是不是得收拾收拾?

  大家伙离开长安也三年多了,现在长安城的家宅如何,谁也不知道啊,有没有漏雨的地方,有没有坍塌的墙角,这个都不准了吧?

  别人不,只子。

  子回到长安,自然要回到宫城居住,虽然也有人给看着吧,但是子一走三年,他们可有什么懈怠的地方?是不是回去之前,得系统性地里外看看,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,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,该收拾就收拾、该调整就调整,最不济了,也得派人好好打扫打扫吧?

  第二个,沿途的路上,也不是也得准备准备。

  子出行,事涉国威,全套仪仗都得摆开了,还有随性的这么多的官员,官员还带着这么多家属以及伺候主家的家仆侍女,别的不,一上路,好几万人!

  这一趟从洛阳到长安,近可是真不近啊,这也好几百里地呢,稍微一耽误,就是二十多,咱们从长安来洛阳,不也走了这二十多的时间吗?

  这二十,这好几万人,吃啥,喝啥,住在哪,全靠当地衙门支应。

  是不是得提前跟这些地方衙门打声招呼,给人家一个准备的时间啊?

  别的不了,到了哪不得喝口水啊,喝水你得煮开了吧?烧水得有柴火吧?地方衙门要是没有准备,咱们这些人怎么办?总不能自己带吧?那还不得把洛阳北邙山给砍秃了!?再了,满朝文武、子仪仗,一人背着一捆柴火赶路,这也太不像样子了吧?

  所以,还得让地方衙门提前准备好啊。

  但是,地方衙门这块吧,良莠不齐,有的地方穷,能够投入的准备,有限,这个是客观条件,咱不好多啥,不过呢,也有好多地方官员,为了自家所谓“廉洁”的名声,他就硬抗着不做准备,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,起码上回从长安到洛阳,不就碰上一个吗?对于这种官员,事后如何处理,咱就不多了,但是,总不能让子在那受这份委屈吧?

  凡事,预则立,不预则废,所以,咱们还是早做准备为好……

  具体而言,怎么准备呢?

  派人,给咱们打个前站!

  就像行军打仗一样,大军前行,不仅仅有斥候探路,还得有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。

  咱们这回,也安排这么个人,给咱们探路去!

  派他走一趟长安。

  去的路上,通知各地衙门,让他们早早做好迎驾的准备。

  到了长安,持令牌进宫城,与留守长安宫城的宦官一起,整饬长安皇宫,直到彻底达到子的入住条件。

  回城路上,检查各地的准备工作,以此来督促各地衙门。

  这样一来,是不是就能让他帮着把子回京的一切准备工作,都做到了前头。

  有了这么一位“先锋官”,是不是能够让子返京的这件事情更加顺畅?

  而且,时间刚刚好。

  从洛阳到长安,二十。

  到了长安之后,因为长安宫城一直有人驻守,这次回去,主要是监察监督,所以时间不会太长,就算是耽误点时间,二十的时间也足够了。

  回城从长安到洛阳,二十……呃,这回二十可不成了,涉及到要沿途监察各地的准备情况,所以时间肯定会更长一些,不过考虑到,这同时也是监察之类的工作,就算耽误时间,也耽误不到哪去,十,二十的,肯定能办了。

  这么一算,连来带去,七十到八十。

  如今刚刚八月初,如果这三两就把人员选定下来的话,十月中旬也就该回来了。

  正好。

  那个时候子启程回京,啥事也不耽误……

  众人一听,纷纷暗赞,张相果然不愧是张相,这么一安排,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考虑到了,相对于李林甫李相那种只会嚷嚷着回京的政事堂相公而言,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,如果非要评价一番的话,那就是四个字,老成谋国!

  李林甫却不知道有多糟心,挺好的谋划,就被张九龄派出一个“先锋官”给破解了……这些理由听着挺强大的,其实到底,他还是反对子“现在”回京!

  注意,不是反对“回京”这件事本身,而是反对“现在”这个时机。

  到底,他还是怕子仪仗把农田给踩了。

  还什么派人通知地方衙门做好迎驾准备,哪是通知迎驾啊?

  还不如的直白一点,让“先锋官”过去,跟这些地方衙门一声,子可就准备近期回京了哈,你们秋收的工作,抓紧点……

  至于回程的时候,什么检查地方衙门的准备工作,不如好好看看他们秋收、上税的工作完成得怎么样了,要是实在不行,再帮着拖两……

  想明白这一切,李林甫不由得心中大恨!

  这张九龄,太阴险了!

 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,完全隐藏在这位“先锋官”的背后,一大堆理由得冠冕堂皇的,还不是心疼那点子庄稼!?

  为零粮食,就敢明目张胆地糊弄子,还老成谋国!?屁!

  不提李林甫对“老成谋国”有啥不同的看法,也不管他如何糟心,子李老三倒是心花怒放啊。

  李老三本来以为张九龄还得拦着他回家呢,实话,心里都有点不高兴了……

  结果,人家张九龄根本没那意思,还一个劲帮忙想办法,看看能不能让自己能够回去的路上舒服一点,能不能让回去以后住得舒服一点,这还有啥可要求的?

  再了,人家张相时间正合适,不单单了“准备”的时间正好,其实别的时间也正好,一来,就算今商量好了要返京,他也走不了啊,好歹不得收拾收拾东西啊,二来,武惠妃那还病着呢,本来身体就不好,再一路车马劳顿的,别再严重了,要是再让她调养两个月时间,把身体调养好了,也省得自己这担着心……

  李老三越想越觉得这么安排合适……

  相应的,越看张九龄越是顺眼……

  正顺眼呢,突然想起来一个事,也来不及商量让谁做“先锋官”回长安打前站了,直接道:

  “张相老成谋国,返京一事,就请张相代为安排吧,具体人选,政事堂斟酌,明报上来……

  对了……

  前几我传口谕给政事堂,请张相斟酌一事,不知结果如何了?”

  张九龄闻言,脸上的笑容缓缓淡去。

  “子动问,张某自要作答。

  但是张某有一事不明,还请子解惑。

  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,有什么可斟酌的?”

  一句话,把给朝堂上的其乐融融的气氛,按下了一个暂停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ge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ge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